来源:外籍翻译家李博瀚:“讲好中国故事”,要重视多语种对外翻译_新闻中心_中国网 (china.com.cn)
“如果说我有什么爱好的话,那就是将原文与译文做对比阅读,然后去思考,那些新的概念有何更好的译法。”外文出版社德文专家李博瀚在接受中国网采访时说。“对我而言,这也是提升语言水平和翻译能力最行之有效的方法。”
李博瀚中文流畅,吐字极其清晰,回答时几乎一字一顿。有时他还会用手指捋动胡须——那是一口浓密的黑髯,下端用带有纹饰的金属环状物箍出若干个小辫。似乎面对每个问题,他总要经历一番字斟句酌,就如同应对翻译难题。“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这句中文诗倒恰似这位德国译者的写照。
4月3日,由中国外文局指导、中国翻译协会主办的2023中国翻译协会年会在京举办,李博瀚是受表彰的“翻译中国外籍翻译家”之一。对此殊荣,他自谦道:“我哪里算翻译家?要说翻译家,我会首先想到那些苦心孤诣、独立将中文名著译成外文的大家,而我只是为翻译中国略尽绵薄之力而已。”
李博瀚荣获2023“翻译中国外籍翻译家”表彰(中国翻译协会供图)
选择翻译:为汉字所倾心,受使命之召唤
早自2011年起,李博瀚就以自由译者的身份参与外文出版社的图书项目。2020年春节期间,他不顾新冠疫情暴发,毅然按原计划来华,正式成为该社德文专家。十余年来,李博瀚既参与过包括《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在内的领导人著作、政府白皮书等重要文献的德文版翻译、改稿工作,也曾翻译过《健身气功——大舞》《汉语习语趣说》等文化类作品。此外,他还曾在北京龙泉寺担任过特邀译者,精研佛教文化与译文。
李博瀚对翻译的痴迷来自于他对语言文字的热情。他通晓多门外语,而中国的汉字系统对他来说则最为“神秘、迷人”。为此,他在大学阶段选择主修中文专业,并于上世纪90年代来华学习戏剧文学。这让他有机会接触到“世界文化中一个非常独特且重要的部分,而这一部分往往在西方的教育体系和媒体中遭到忽视。”
后来,李博瀚放弃了语言教师的工作,继而选择从事翻译的行当。他直言,其动力源自为文化交流贡献力量的使命感。“毕竟,相比于外语老师,做汉译德的人,实在太少了。”他感慨道。
西方对华误会深重 多语种对外翻译不可或缺
通过多年的翻译工作,李博瀚真切地感受到中国共产党对初心的坚守与源源不竭的创新动力。“中共从建党之初就表现出强大的动员群众的能力,在土地革命时期如此,在抗击新冠疫情中亦然”。同时他也注意到,中国不断提出新的理念与倡议,例如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和“一带一路”倡议等,在世界舞台上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同时,李博瀚也关注到,现有国际体系下的某些国家和机构制度无视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利益,因此中国近年来主动参与全球治理,建立了亚投行等多边合作机构。然而,西方主流世界却对此怀有深重的偏见。他认为,冷战思维和零和博弈是造成误读的重要原因。
“另一方面,受语言的亲缘性和美国文化产业的影响,西方国家,比如德国,广泛接受美式文化,一些质量较差的美式文化产品充斥市场,媒体亦深受美国影响;与之相对的是,高质量的中国文化产品被拒之门外。许多西方人无法理解这个遥远东方国度的政治体制与政治文化,无法理解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而语言和文化的障碍则进一步加深了这种误解。”他解释。
李博瀚坦言,尽管自己修习汉语多年,在调研中国课题时,依然会首选德语文献,因其更快捷也有更好的阅读体验。“由此可见,不懂中文、对中国也不甚了解的德国人,会选择什么样的路径来了解中国呢?”他设问道。
在李博瀚看来,想要客观地介绍中国,不能寄望于西方机构的自觉,因其“既缺乏支持,也没有意愿”,最终还是要依靠中国自己的力量;同时,中国在重视英文对外传播工作的同时,还需提供更多资源支持多语种项目共同发展。
李博瀚认为,中国在对外翻译领域已经拥有了很好的“基础设施建设”,比如外文出版社、中国翻译协会等机构和组织正在承担中国对外翻译的任务或为此提供支持。他希望,中国能够继续加大对外翻译领域的投入,向世界说明中国。
用鲜活的故事讲好中国政策
谈到如何做好对外传播中的翻译,李博瀚认为这一命题可拆分为两个层面,一是怎么翻,二是翻什么。针对前者的难点,他举例道:“中国的政治文献经常会出现一些长难句。如直译为德语,则会变得更加繁冗,因德语需要更复杂的结构来说明不同成分之间的逻辑关系;而一些概括性的术语,如‘四个意识’、‘四个自信’或‘十四个坚持’等等,则需要在翻译中进行更为精准、清晰的解释。这时候,作为译者就要研判,究竟是以加注的方式说明,还是在行文中自然地转译。”
李博瀚强调:“无论用何种翻译技巧,这些政治文献的译文往往都比较艰深晦涩,普通读者可能无法理解政策对于民众究竟有何意义,这就需要将政策放在鲜活的故事中加以阐释。由此衍生出第二个问题:该翻什么。”
在过去的几年间,李博瀚亲眼目睹了中国的日新月异。他表示,中国的许多大城市都已建立了畅通的地铁网络和便捷的物流渠道,极大方便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在数字服务领域,中国更是实现了超越式发展;在高新技术领域,许多开发区业已建成。“值得庆幸的是,空气质量也有了明显的改善。”在李博瀚看来,除政治文献以外,这些都是对外讲好中国故事的极佳素材。
这位德国翻译家还表示,对外翻译的选题应包括人物故事、不同地区的现状,兼顾中国在发展中取得的成功和面临的问题,以体现这个国家的多样性和报道的可信性。“目前我们出版社正在翻译一本书,我认为是一个很好的尝试。书中有习近平主席与各行各业的普通群众交流的故事,让读者看到了领导人平易近人的一面。我相信,这样的故事更能赢得西方读者对中国领导人的好感,从而塑造正面积极的中国形象。”对此,李博翰很有信心。